北京经验:知识产权有纠纷,多元调解巧化解

  “感谢调解员的辛苦努力,使得案件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避免了我们走上最终的诉讼环节,为我们企业做好研发工作腾出了时间。”这是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一起知识产权纠纷后,当事人在《调解员评价反馈表》中写下的话语。  

  调解是一种灵活的纠纷解决方式,它继承了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优秀文化传统,方便快捷、不伤感情,在纠纷解决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北京市知识产权拥有量持续快速上升,2019年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2件,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与此同时,公众知识产权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激增,2019年全市各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80165件,同比增长35.6%;审结案件79769件,同比增长42.6%。以调解的方式化解日益增多的知识产权纠纷,缓解司法机关的审判压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知识产权维权渠道,成为推动北京市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7月,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商资函〔2020〕212号),“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列入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6项经验之一,向全国复制推广。此外,北京市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方面的探索经验已纳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多个规范性文件。  

  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的“北京经验”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何能面向全国复制推广?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创新举措谋破局  

  早在2011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就开始积极推动构建首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机制。经过4年探索,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等8部门于2015年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的意见》,组建了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协调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由北京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以下简称“北京维权中心”)承担具体工作。  

  如何构建符合首都特点、具有首都特色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北京维权中心认为,首要问题是设立一批什么样的调解组织。北京维权中心发现,行业协会商会在调解本行业的知识产权纠纷中具有独特的权威性和专业优势,同时它能发挥行业自律机制作用,带动会员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更好地支撑行业发展。因此,北京维权中心着手依托行业协会商会,指导建立行业性专业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同时加大行业主管部门指导管理行业内纠纷调解工作的力度,推动从源头化解纠纷。  

  北京维权中心还与北京市各级法院积极开展诉调对接,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建设,使知识产权纠纷在法院外可直接申请调解组织调解、在法院内可委派或委托调解组织调解,实现诉调有机衔接,内外优势互补,切实提高权利人知识产权维权效率。  

  与此同时,北京维权中心还全面开展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持续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深入分析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典型案例,加大纠纷调解工作宣传。通过一系列措施,让越来越多的纠纷当事人相信调解、认可调解、接受调解。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北京市逐步构建并完善了由知识产权部门负责、社会组织为主体、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司法部门确认保障的多部门联动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形成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北京经验”。  

成绩显著获认可  

  “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2011年以来,北京维权中心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建设,用实际行动提交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北京维权中心依托行业协会商会,指导建立了14家行业性专业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覆盖了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培养了一支由行业技术专家、知识产权法律专家组成的近300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等北京8家法院建立了紧密的诉调对接机制。14家调解组织累计受理纠纷近1.8万件,调解结案近1万件,调解成功率超过60%,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获取渠道,有力地支撑了高精尖产业发展。  

  在调解两家创新型企业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过程中,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发现一方当事人非常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于是详尽地介绍了国家和北京市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分析专利技术对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双方不仅握手言和,还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调解“西湖龙井”商标侵权纠纷时,北京茶业企业商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商会优势,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与权利人探讨加大对涉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规范使用的宣传,加强对行业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减少侵权行为。经过沟通,权利人同意降低赔偿金额。最终,调委会历时8天促成了该案的成功调解。  

  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认可和满意度,是北京维权中心持续推动调解工作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经验推广成示范  

  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颁布十周年,也是北京维权中心开展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十周年。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北京维权中心推动构建的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吸引了全国多地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主管单位前来调研、学习。在司法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的指导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的“北京经验”面向全国推广。  

  沉甸甸的答卷既是对过去十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沉淀,又是北京维权中心继续做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的基石。北京维权中心将继续发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优势,积极落实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工作部署,与市司法局、市高级人民法院等部门加强联动协作,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北京加快建设知识产权首善之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开放贡献力量。

服务热线  13366328338
服务热线  13366328338 服务热线 400-1011-028
手机二维码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