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点亮创新航程

 一排排码放整齐的大型矿山机械车辆轮胎,堆得像一座座小山,颇有电影拍摄“梦工厂”的气势。令人称奇的是,在这家名为青岛裕盛源橡胶有限公司(下称裕盛源公司)的轮胎再制造企业,几乎没有异常的味道,也没有轰鸣的噪音。隐约可闻的,是数百米外大海的涛声。

  “我们已经实现了节能环保型生产,这一切靠的都是专利。”裕盛源公司总经理郑祖祥自豪地向本报记者介绍,该企业全部生产线都使用了自主研发的专利工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在近年来我国推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后,很多技术上无法达标的国内同行已经转行,但裕盛源公司依托专利实现了升级。

  实际上,早在2000年之前,郑祖祥就始终怀有一个创新的梦想,要做产业的领头人。2003年时,一直从事橡胶行业的郑祖祥在一次与外商的接触中,听说在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轮胎再制造是一个新兴产业,既有市场潜力又有很高的利润和很好的前景,但技术门槛较高。后来一打听,国内也有相关的支持政策。这下,郑祖祥更有信心了。在他看来,他比别人多一点的优势,就是他既喜欢钻研技术,又拥有橡胶生产工艺的几件专利。于是,他放弃了原来的企业,筹集资金成立了裕盛源公司,专注于大型矿山机械车辆所需轮胎的再制造。

  在快速发展中,当郑祖祥和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逐渐捉襟见肘,当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为他牵线搭桥,很快与青岛科技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一向生活消费“抠门”的郑祖祥在技术研发方面从不吝啬,舍得投入。就这样,专利一件件诞生,企业一天天向好。如今,企业拥有的20余件发明专利,使他很快就在“加速跑”中超越了诸多国内同行。“有了专利工艺和专利产品,再加上严格的质量控制,我们几乎从没有为销路发愁。”郑祖祥说。

  目前,裕盛源公司的专利产品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已经远销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有意思的是,一些外商来裕盛源公司参观后,不仅订下了产品合同,还对裕盛源公司的专利设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表达了希望获得专利许可、采购设备的意向。在认真调查市场需求后,郑祖祥已开始筹建裕盛源公司的机械制造分公司,专门出口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不但卖产品,还要‘卖’专利,做响当当的中国品牌。”望着远处海面上的点点白帆,郑祖祥的心里也在放飞着更大的希望。

  记者感言

  从把握新兴产业脉动到以创新赢得市场,从卖产品到“卖”专利,裕盛源公司所走过的道路并没有过多的坎坷,而是依靠专利快速发展,成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佼佼者。在裕盛源公司十几年来快速发展的事实中不难发现,知识产权既是加快转型的依托,也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利器。 

服务热线  13366328338
服务热线  13366328338 服务热线 400-1011-028
手机二维码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